儿童整合运动综合训练「儿童康复训练」

体育正文 210 0

儿童整合运动综合训练

儿童康复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及注意事项

看到好东西,总是忍不住整理一下分享,这下,总算碰上不用太多术语就能够讲清楚感统训练本质的好文章了 爱尔丝博士是一位研究运动治疗的心理学家。她在发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后,设计了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和开发了众多的训练器材,以改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 如今,感觉统合训练已经不再仅仅是治疗问题儿童采用的方法,而且成为促使正常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 实际上,感觉统合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因为感觉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中最基础的概念。儿童最初的学习都是由最简单的感觉开始的,例如,通过触摸感觉物体的形状、软硬程度,从而形成对物体的具体概念:通过视觉观察可以知道物体的大小形状等。感觉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家长要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就需要遵循孩子大脑发展的内在规律,应用感觉与感觉统合教育促使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进而达到注意力、思维能力等高级心理活动能力的发展。1、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形式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促使孩子在感觉运动中产生自主的适应过程,促进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的大脑各区域分级地发生感觉、运动整合,在整合中促进各脑区神经细胞的成熟、神经细胞间通路的形成。可见,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促进大脑发育的游戏。爱尔丝认为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改善大脑功能,训练的关键在于感觉的输入,特别强调触觉、前庭觉、本体感觉的刺激。当不同的感受系统同时受到有规律的刺激,中枢会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相应的运动中枢对感觉信息作出反应,安排肌肉活动和运动,同时运动中枢还预先通知感觉器官,通过感觉器官的反馈调节肌肉关节的运动。这个过程也就是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一节中提到的“运动计划”作用,它需要孩子的全身心的积极运作,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以游戏的方式使儿童乐意参加,促使他们在游戏形式的活动中,愉快、自然地发生身心的适应。可见,感觉统合训练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而是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训练。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游戏中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更复杂的身心任务进行挑战。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意志、想象进行挑战。因此,感觉统合训练是一项全身心的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为了使儿童充分感知各种刺激,在大脑进行感觉的统合,并作出适应性反应,因此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是采取游戏的形式,令孩子乐于接受主动参与,同时游戏的项目是个别化、针对性的设计。3~7岁儿童活动的主导形式是游戏,因此感觉统合训练因势利导以游戏来引导儿童积极参与训练,激发儿童对训练项目的兴趣,在游戏中能促使儿童坚持活动。游戏并能调动儿童各种感觉活动的兴奋、协调、整合。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不是刻板单调的教导儿童活动,而是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游戏训练。但是单是随意游戏并不能达到矫治儿童学习困难、情绪、行为问题,不能促发大脑的各种感觉充分有效整合。因此感觉统合训练项目还是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医生或治疗师针对儿童的个别、特殊性发展状况设计,各年龄段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上各具鲜明特征,即使同年龄儿童发展也会不平衡,具有他独特的特点。特别是那些有着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更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各个儿童自身的特点,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选择和设计特定环境项目,让孩子于特定的环境交互作用,从而刺激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育。因此感觉统合训练是科学、系统的、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2、感觉统合训练的注意事项要发挥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切实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必须遵循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注意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1)让儿童体验到游戏、玩,不是被动的训练儿童的任何学习都必须以自动自发为原则才能真正有效,因此,切实了解孩子在感觉统合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间的反应及协调能力能够顺利发展。训练中应让孩子体验到游戏、玩乐,只有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感到快乐,孩子才会更愿意参与活动,才会将训练进行下去,训练的目的才能达到。但游戏并不是让孩子自由玩耍,而是有计划的指导,但又不是刻意要求孩子作那些无法作到的动作或技巧。设计的游戏活动若让孩子感到挫折、害怕或痛苦,孩子则会拒绝训练,甚至产生自卑感。因此游戏设计在感觉体系上相关,而且孩子容易或稍微努力就可以做到、又愿意去做的动作,以培养出身体活动的基础能力。孩子能自发自动、全力去做,对于发展其原本不足的感觉统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2)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感觉统合指导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想去做的兴趣。这可从环境设施和指导者素质两个方面考虑。环境设施如游戏场所的布置要丰富多彩、活泼有趣,而且要适合孩子的年龄、性别特点,使孩子乐于参加。玩具色彩鲜艳,生动形象,能激发起孩子的玩的兴趣。而指导者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懂得孩子的心理,能因势利导,更重要的应具有诚挚的爱心和耐心,能引导孩子对训练产生兴趣,用游戏将这些不佳的感觉反应进行有效的组织,诱导孩子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孩子对未曾有过的感觉常有非常好奇的探索欲望,这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动力,应予以珍惜并有系统地促进,千万不要打击他们探索的信心。对那些无论他怎么努力也难以完成的活动,孩子是不可能产生兴趣的。所以如果孩子一时难以做到,父母更应细致、耐心地引导,制定由简单到复杂、由1、2个感官到多感官的训练计划。例如,在指导孩子练习接抛小皮球时,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父母把皮球递到孩子的手中,孩子把球接住;孩子把球扔到地上,父母去捡;父母逐渐増加递球的距离;让孩子把球递到父母手中。孩子在一直能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渐的就能协调大脑和身体完成复杂的接抛球运动。然后,家长还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如接抛不同形状、大小、质地的皮球,同时接抛两个球,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接抛球等等。用一系列由计划的游戏,让孩子的手眼协调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地取得小的成功,引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上的焦虑和紧张,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地调整游戏的难度或者使用鼓励的话语—“你能”“试试看”来有效地化解。通过指导和训练活动,孩子的感觉信息和统合能力会逐步成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日益顺畅,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增进。孩子逐步认知自己能力的成长,对自己会越来越有自信心。随着信心的增强,孩子的情绪安定,性格也显得较完整,相应的人际关系发展日益健全,这又促使了孩子的信心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孩子的大脑潜能才能不断得以挖掘,就像孩子的身高潜力在良好的营养和运动的推动得以逐步发挥。(3)以儿童为主,尊重儿童对活动的选择每个儿童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训练中可能有的孩子对安排的活动兴趣不大,而对这之外的活动表现出较强的兴趣,那么我们不能强迫孩子进行训练,应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给孩子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根据他们的自然活动调动他们活动训练的积极性,从自选活动过度到规定活动,或自选活动与规定活动穿插进行,以此调动他们的参与和坚持训练的兴趣。(4)训练内容因人而异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感统失调严重程度不一样,失调的类型不同,因此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编排,设计的活动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改善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促进大脑的发育。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失调的特点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十分重要。例如,在婴幼儿阶段,视觉、听觉、触觉及前庭感觉最为重要,特别是触觉和前庭运动应让孩子在一天当中有多样的体验。有的孩子触觉特别敏感,有的又特别迟钝,在安排训练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感觉特点进行“课程”安排。总之,感觉统合训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在婴幼儿阶段,视觉、听觉、触觉及前庭感觉等各种感觉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特别是触觉和前庭觉,应该让孩子在一天当中有多样的感觉体验。在一定阶段内,既要使肌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身体的各项素质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各个项目全面开展,交替进行;又要注意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手段,防止单调,注重全面性。这样才能使感知觉的各项功能得到改善,促进婴幼儿各感官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3、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 感觉统合训练在临床应用的年龄范围是4~12岁的儿童。尤其是4-6岁的幼儿园阶段。每次训练约1个半小时,国外报道该训练持续时间至少半年,目前国内主要在学龄前及小学儿童中应用该项训练治疗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动能力差、学习不良、胆小害羞及进攻性行为等问题,具有明显的效果。
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及注意事项

适合儿童训练的体适能项目都有哪些?

1、攀爬类:绳网、过吊桥、滑梯等攀爬运动可以练习小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 2、奔跑:老鹰抓小鸡、躲猫猫等自由的嬉闹式的奔跑,可以锻炼孩子的心肺功能。注意,小孩子并不适合跟着大人进行长跑训练,跑步的时间也需要控制。3、球类:不管是哪种,对小娃儿的全身发育都是非常好的。不会打篮球也不会踢球,没关系拿着球和娃乱踢也可以。4、障碍游戏:走独木桥、翻滚、躲闪之类的障碍游戏、探险游戏对孩子的发育也很好,做几个面具,和娃来一场奇幻冒险。5、控制身体:一二三木头人之类的跑停练习,找几个弯道进行转弯练习,对小朋友的身体控制很有好处。少儿体适能训练培训到上海体适能,上海体适能健身学院致力于建立国内健身培训的行业标准,打造美国体适能技术与中国健身行业相结合的全新产业文化,带动健身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发展,通过大量培训高素质的行业精英来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从而使中国健身行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欧美专家建议,6岁前的孩子每天应该要累积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一周至少150分钟,其中包括结构化(体能运动课程)和非结构化的活动(小孩之间的玩耍、亲子活动)。 ​体适能运动项目:1、攀爬类:绳网、过吊桥、滑梯等攀爬运动可以练习小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2、奔跑:老鹰抓小鸡、躲猫猫等自由的嬉闹式的奔跑,可以锻炼孩子的心肺功能。注意啦,小孩子并不适合跟着大人进行长跑训练,跑的时间也需要控制。3、球类:不管是哪种,对小娃儿的全身发育都是非常好的。不会打篮球也不会踢球,没关系拿着球和娃乱踢也可以。4、障碍游戏:走独木桥、翻滚、躲闪之类的障碍游戏、探险游戏对孩子的发育也很好,做几个面具,和娃来一场奇幻冒险。 5、控制身体:一二三木头人之类的跑停练习,找几个弯道进行转弯练习,对小朋友的身体控制很有好处噢。
整个青少年儿童的体适能训练主要分为5个阶段:婴儿时期、幼儿学步时期、学龄前儿童时期、学龄儿童时期、青春期时期。 婴儿时期——从第二个月开始到12个月。主要训练项目有关节运动范围的训练、扶持时站立和踏步、滚动、爬行和走路等。幼儿学步时期——13个月到3岁。主要训练项目有跑步,加大步伐、攀爬、跳舞等。学龄前儿童时期——3~5岁。这是学习的关键时期,主要训练项目有跑步,骑三轮车、游泳、跳舞、体操等。学龄儿童时期——6~12岁。主要训练项目有滑冰、骑自行车、跑步、足球和篮球、田径、武术、摔跤、排球、网球等。 青春期时期——13~18/20岁。主要训练项目有团队活动、社交舞蹈、健美操、爵士舞等。
户外活动。基本体操。运动游戏。身体训练课。 第一阶段大肌肉群比小肌肉群更加发达,所以他们喜欢整体不停的活动。训练内容:以静态平衡练习为主,简单的动态练习为辅,动静结合的平衡练习;以静态主动拉伸为主,动态拉伸为辅,动静结合的柔韧练习;以模仿体操为主,动作技能练习为辅的灵敏协调练习;以反应速度为主,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为辅的速度练习;第二阶段肌肉发育的速度已能跟上身体发展的速度。训练内容:以简单动态平衡为主,静态平衡为辅,动静结合的平衡练习;以动态拉伸为主,静态拉伸为辅,动静结合的柔韧练习;各种基本体操与动作技能练习相结合的灵敏协调练习;以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为主,位移速度为辅的速度练习;第三阶段小肌肉群开始发育。 训练内容:较为复杂的动态平衡为主,静态平衡为辅,动静结合;以动态拉伸为主,静态拉伸为辅,动静结合的柔韧练习;多种运动技能的灵敏协调练习;位移速度为主,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为辅的速度练习;以小负荷为主,克服环境阻力和自身重量为辅的力量练习;
适合儿童训练的体适能项目都有哪些?

少儿体适能训练项目有哪些?

少儿体适能训练都有:1、心肺适能这是体适能要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包括:心脏、肺脏、血管及血液等组织系统的机能。根据研究证实,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的提升心肺适能,改善生活质量。2、肌肉适能肌肉适能是体适能的基本要素之一,包含两部分,即肌力与肌耐力,所谓肌力乃指肌肉一次能发出的最大力量;而肌耐力指的是某一部分的肌肉或肌群从事反复收缩动作的一种耐久能力,或肌肉维持某一固定用力动作持久的时间。扩展资料:少儿体适能训练的好处:1、参加体适能训练可以培养运动的兴趣与习惯,从而达到增强体质以及提高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少儿体能训练长期训练是可以培养少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理性、果断、耐心、专注的意志品质。3、儿童独立自主的个性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是可以在体适能训练中养成的。4、拥有健康的学习体力,发挥最佳的学习能力。5、锻炼其爆发力、弹跳力、柔韧性、体耐力、灵敏性、灵巧性、距离感、平衡感协调性等。
1、 折返跑:目标桶放在较远位置儿童跑过去用脚踢再跑回来。2、跨越:两组瑜伽板并排于儿童两侧,高度在儿童膝盖处,中间放有呼啦圈,儿童跨越呼啦圈向前走。儿童在瑜伽板(平衡砖)上走,教师蹲下手拿海绵棒儿童跨过不能碰到3、核心肌群训练:地上洒满球,儿童弯腰用箱子将球向前推推到一起。4、撞击训练:教师胸前抱球,1-2名儿童站在面前用身体向前推。5、翻滚训练:身体平躺双手抱在胸前向侧面翻滚。6、反应训练:软垫子立柱,教师放倒垫子的一刻儿童跑过来扶住垫子,多名儿童站在软垫一侧,将软垫子立起来儿童向前推倒,儿童立刻跳上垫子。7、平衡训练:软垫子下放平衡车,儿童跪在上面或站在上面教师推动垫子,儿童保持平衡。8、手眼协调:苍蝇拍打气球:收纳苍蝇拍拍打气球。9、视觉训练:塞子向上扔,落下是什么颜色九江什么颜色的球放到指定的框里。10、登高:爬上高处将呼啦圈仍在目标同上,从高处跳下。
少儿体适能训练项目有哪些?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务技术

在感觉统合训练中,相同或相似的训练项目可以实现多种感觉系统的功能训练,如卧滚大笼球可以实现触觉功能训练、前庭功能训练和本体感觉功能训练,那么该项目究竟实现的是哪一个训练目标?问题的关键是训练中主要刺激的属性。如果训练人员通过大幅度推拉大笼球,那么该卧滚大笼球训练是以前庭觉为主的训练,如果是均匀推拉并变化儿童身体接触部位,那么该卧滚大笼球训练是以触觉功能训练为主的训练项目;如果训练活动是以儿童为主,训练人员提供操作指令和安防,儿童完成各种动作,那么就是以本体感觉功能为主的训练项目。所以,训练设计者及组织实施人员要明确儿童在训练活动中主要接受的是何种属性的刺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个领域内多数训练项目的完成多需要儿童多个器官的参与,都具有一定的统整性,不存在纯粹的触觉功能训练、前庭功能训练或本体感觉功能训练,只是各领域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而且,严格区分训练领域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第一节 触觉功能训练触觉功能训练是针对个体有触觉异常来实施的。触觉功能训练会面对两类性质完全相反的情况:触觉过分敏感和触觉过分迟钝。受训对象的表现特征为:厌恶或害怕接触自己的体肤、吮、滤手指、吞咬指甲、挑/偏食、厌食蔬菜、害怕陌生或黑暗的环境、胆小、黏人、不敢尝新、身体活动协调性差、自慰、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等。触觉异常问题在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精神障碍儿童及情绪行为障碍儿童中比较普遍。一些学习困难儿童和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也存在此类问题。一、触觉生理、心理知识1、概念    触觉是体表受到压力、牵引力等机械作用时相应的感受器所引起的肤觉之一。触觉、温度觉和痛觉等皮肤感觉合称为肤觉。2、结构    感受器种类:梅克尔氏小盘、麦斯纳氏小体和感受触觉刺激的神经末梢。    感受器位置: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    活动较大的地方触压觉的感受性较强。3、功能3、1感觉功能        可感知刺激表面的光滑、质地、强度、面积大小、静态物体的形状、大小,动态刺激变化方向和振动大小等。3、2防御和保护功能3、3肌肉及心理放松        如:伸懒腰、洗浴、按摩、拥抱、轻抚等。3、4传递个体间的情感        拥抱、轻抚等表示亲密、善意、温暖与体贴等。3、5奖惩功能        过重的触觉会向刺激接收者传递不满情绪,使其行为受到惩戒。4、触觉对儿童发展的影响4、1触觉是儿童认识世界并促进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4、2触觉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4、3安全、自我保护。二、触觉功能训练的基本对策1、训练内容温度觉、触压觉、重量觉及痛觉。    静态信息:刺激位置及其面积大小、强度、持续时间、刺激间的间距以及刺激物的物理属性(软硬、粗糙/光滑、形状)等。动态信息:刺激的方向变化、强度变化、频率变化、连续性、多个刺激间的过渡衔接或整合等。    蒙式教育及教具中的触觉训练的优缺点:蒙式触觉教具:触觉板、布盒、重量板、温觉板、实体认识袋。缺点:只加强了手部的触觉。主体教具强调的是用手去感觉。但实际人体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于全身。优点:在手部触觉方面的训练做到极致!建议: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中,特别是专项触觉训练时,引入蒙式教具中的触觉教具是对感觉统合触觉训练的有益补充。2、训练的基本方法专项训练:对受训者体肤刺激的范围较大,甚至全身的,每次训练须维持一定的时长,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专项训练可以就触觉感知各维度属性进行更为具体的训练,也可以是较为宽泛的组合训练。伴随性训练:在其它训练或日常生活中附带对童的肤觉进行训练。3、训练的强度控制    触觉刺激有一定的滞后性,大约在30S以内。在儿童可承受范围内,触觉刺激的效果与刺激时长及强度成正比。对于触觉过敏者,训练中的刺激强度应该由弱到强,逐步提高体肤的抗敏感性;对于触觉迟钝者,训练中的刺激需由强到弱,逐步提高体肤的敏感性。4、训练基本途径机构训练、家庭训练、学校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5、训练注意事项第一、根据体肤触觉敏感性实时调整刺激部位。一般而言,体肤中凡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较多的部位,其对刺激的防御较少。儿童触觉功能训练初期,触觉刺激部位须从相对不敏感的部位(手背及指端,脚背及脚掌边缘、背部等)逐步过渡到敏感地方(手/脚心、腹、腋下、颈正面、大腿内侧等)。当对刺激方式熟悉或适应水平提高后,刺激部位就不必拘泥于特定的顺序。    第二、训练中渗透必要的认知教育。其一、儿童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向面及部们之间的关系。其二、训练体位、动作类型及操作方式等。其三、训练环境及设备的名称、功能、物理属性等。其四、儿童生理及心理感受方面的术语或概念。如:手心、手背、背部外侧、体侧/体前/体后、按压、重压等。第三、训练形式多样化    为有效避免单一训练方法导致的训练疲劳,触觉刺激形式要多样化。如频率的变化,力度的变化等等。三、训练项目及技术要领1、球类系列训练球类是感觉统合室中非常重要的轻器械训练及教育工具,用途广泛。从业人员须熟悉各种球的自然属性、基本操作及安全性。(1)、自然属性包括球的形状、大小、重量、硬度、弹性、表面光滑度和充盈度等。(2)、基本操作:拍击、挤压、滚荡、振动、传接等。(3)、各种球无论大小、轻重、软硬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儿童单独操练须谨慎,一般须在训练人员或相关人士的直接监控下使用。2、滚筒类系列训练滚筒类系列器械主要有子母滚筒、大车轮、滚筒、阳光隧道和钻笼等,它们是感觉统合训练室的基础设备,在训练儿童的本体感觉、前庭平衡、感觉-运动协调性、空间感知、判断等方面上有明显的优势,而用于触觉功能训练是“兼职”——通过伴随性训练途径实现触觉刺激。这种伴随性质的触觉功能训练虽存在刺激强度不够大、刺激目标不具体等问题,但能够较好地将触觉刺激与其它感觉刺激加以整合。(带有灯光及声音的滚筒,可以很好地实现视觉、听觉与触觉及其它感觉的整合,这种产品属于我司研发新产品的范围。在世面上无这种产品,研发此类产品来填补空白)。适用范围:各种年龄段的智障、注意缺陷多动症、自闭症、脑瘫等儿童。训练类型:筒类活动和筒外活动。基本操作:原地来回滚动、滚动行进。方案设计注意事项:1、关注筒内设计,重视筒外设计。2、筒外训练安全性、筒内训练注意卫生。3、球池训练儿童在球池完成行走、身体翻滚、手划拨球及潜入等活动,接受触觉刺激、声/光变化刺激以及身材重心变化的平衡觉刺激,对强化触觉功能、前庭功能、身体协调均有帮助。第二节 前庭功能训练前庭系统不仅主导着个体的躯体平衡感和空间方位感的调控,而且参与对个体各种感觉信息的统整、躯体感知——运动的协调、注意力的调节、对脑功能整体发展有重要影响,是确保个体正常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重要感觉系统。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居于核心地位。一、基本对策1、训练内容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是躯体运动产生的加速度,包括旋转加速度(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上下加速度运动、水平加速度运动)。前庭功能训练内容有三个维度,角加速度、线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和直线加速度的组合运动。训练项目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围绕这三个维度进行。2、训练基本方法基本方法是使儿童躯体处于“失衡状态”,前庭器官得到加速刺激。A、旋转B、滚动C、荡摆D、起落与震动E、骤起急停F、反射性调正G、组合刺激上述刺激可以在睁眼、闭目及睁眼/闭目交替三种状态下实施,一般而言,先睁眼——睁眼/闭目交替——闭目。闭目下制造的失平衡刺激更明显、更频繁,强度更大。3、强度控制先从强度小的刺激(荡摆、震动),再到强度大的刺激(如:旋转、翻滚等),若出现眩晕、胃部不适等,可让儿童静息2—3分钟。避免儿童对该项目产生恐惧或厌烦。4、注意事项A、刺激维度问题:单一维度和多向度刺激相结合。B、训练中渗 透认知教育问题。C、心理支持问题。具体方式是陪伴训练、扶持、同伴互动游戏。D、评估与反溃。E、安防问题二、训练项目及技术要领1、浪桥系列(秋千)2、滚筒系列3、滑梯系列4、平衡木系列5、蹦床系列6、独脚凳系列7、球类系列8、平衡台系列9、徒手系列10、日常生活系列第三节 本体感觉功能训练一、基本对策1、训练内容分布于全身各处的各类本体感受器所感受的是肢体静止与运动的变化情况,其适宜刺激是动作的基本属性,主要包括动作的方式、幅度、速度、节律性、力量大小、持续时间、动作间的配合和完成动作的体位等。由于本体感觉既参与了意识性运动状态的感知和反馈调节,又要参与非意识性运动的调节,所以本体感觉功能的训练既要让儿童完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的意识性动作,又要参与意识性不强的反射性运动。本体感觉训练重点是各种运动方式以及肢体内或肢体间的动作协调。训练目标越具体越小,儿童完成操作的作控制越精细,训练水平越高。2、训练基本方法A、单一动作重复训练B、多种动作序列训练C、多种动作整合训练3、强度控制    力量/负重、动作频率及动作持续时间。在训练开始的前3次,以儿童不呈现生理疲劳为宜,忌讳发生肌肉酸痛或拉伤等现象,逐步提高训练强度,确保每项训练活动后肌肉呈现轻度的生理性疲劳。4、注意事项A、儿童完成动作的主体性问题。要突出儿童的主动性及主体性,训练方式以“助动训练“和”主动训练“为主,尽量减少被动训练,让儿童在训练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控个体所要完成的动作。B、儿童感知动作属性的问题。训练中经常要求儿童闭目或闭目睁眼交替来完成训练项目,增加儿童对动作的感知和表象,提高中枢对动作的有效控制。C、训练中渗透认知教育问题。D、关节周围本体感受器的刺激问题。关节周围的本体感受器较其他地方感受器的敏感性差,需要进行专门的挤压、揉搓和牵引等被动训,以增加关节接受更多运动刺激,提高关节周围组织对动作的敏感性。E、安防问题。二、训练项目及技术要领1、球类系列2、滚筒类系列3、平衡木系列4、其它器械系列平地滑板滑行、助推滑行、空中体操、踩踏车、袋鼠跳、独角凳。第四节 综合训练一、综合训练的基本对策1、训练内容    因“统整“水平的差异,感觉统合训练中的综合训练分为低位统合和高位统合。低位统合训练涉及感觉系统两两间或两个以上感觉系统间的整合训练,如视听整合训练、视觉-本体感觉间的整合训练、视-听-触-本体间的整合训练等。低统合训练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以前庭觉、本体感觉和触觉为基础,将视听觉等其他感觉刺激整合其中。高位统合训练在低位统合训练的内容中负载认知、言语及音乐等内容,加强大脑皮层功能区与皮层下低位神经结构、外周感知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整合。训练负载的认知、言语内容,有的是大脑已经习得的,有的是新学内容。高位统合训练又分为两个水平,水平一:儿童在完成低位统合训练内容的同时,提取并呈现大脑已有的认知、言语内容,如蹦跳床上边跳边背育儿歌或回答训练人员的提问等。水平二:儿童在完成低位统合训练内容的同时,学习新的认知、言语内容。2、训练基本方法基本方法:被E动、助动、主动、间歇、间隔训练。特有方法:继时性综合训练法和同时性综合训练法继时性综合训练法:训练内容的完成时间上有前后顺序、相继连续进行。如:直立原地闭目旋转5圈后,径直进行平衡木行走训练。同时性综合训练法:是指几项训练内容在时间上同时进行。3、难度控制难度一般从四个方面控制:其一、调控训练内容的数量其二、调控训练内容的难易度其三、调整内容的实施方式    其四、调控动作的节律。4、注意事项A、训练人员要有“统合“意识B、训练人员要对儿童有全面了解。如:意志品质、感知能力、运动状况、学校教学内容、兴趣爱好等。C、实时展开相关概念、术语的认知教育。D、安防问题。二、训练项目举例及技术要领1、单一器械上的综合训练活动A、球类系列训练B、浪桥系列训练C、平衡台系列D、平衡木系列2、不同器械间的综合训练活动A、海洋球(池)与其它器械的综合训练B、球类与其他器械的综合训练C、平衡木与其他器械的综合训练D、平衡木与其他器械的综合训练E、其他器械间的综合训练 F、徒手和日常生活综合项目
特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务技术

如何提高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

感觉运动统合问题儿童的教育一、感觉运动统合概述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于1969年最早提出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的概念,用以矫治儿童学习障碍的行为,并了解其原因,事前提出预防和改善的方法。所谓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形成有效率的组合,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爱尔丝博士将它比喻成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在它的指挥下,各种信息有条不紊地在大脑的'高速公路'上飞驰,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并做出适当的反应。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事故'不断。通俗的讲就是将有用、有关的信息报告给大脑,无用、无关的信息过滤掉,就好像某单位的收发室,正常的收发人员将邮递员送来的报纸和信件根据订阅单位和收信人的姓名准确地放到其信箱中去,死信、废材料则置之不理。有问题的收发人员则是部分报纸和信件能放对,部分张冠李戴放错了,部分有用报纸和信件被作为废材料、死信而置之不理;部分无关材料却作为重要信息报告单位第一把手,部分重要通知却被当作废纸扔掉。感觉统合是由许多部分形成整体。以对香蕉的认知为例,视觉给脑传达香蕉是黄色的长条的信息;手指的触觉告诉脑香蕉的外表是比较光滑的;鼻子的味觉让我们认识到香蕉特有的香气。进一步要品尝香蕉的美味,就要把香蕉剥开,这就需要双手与十指协调的运动。感觉须要统合,感觉与运动也须要统合。个体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不但要正确的整合感觉信息,还要做出正确适当的反应,这种反应便包括大量的运动。反过来,身体的运动又是促进感觉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类的遗传基因中都有感觉运动统合的基本能力。在母体子宫中,胎儿的脑感受到母体运动时,感觉就已经开始组合了。皮亚杰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观察,认为0——2岁时儿童感觉运动发展的关键期。第一年婴儿期中,感觉产生大量组合,进一步发展而产生爬、动和站立。玩耍使儿童将各种感觉组合起来,产生很多感觉统合。其实,感觉运动统合并非什么高深的学理,因为感觉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领域最基础的概念。任何幼儿都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发自动的学习效果。然而,由于人的大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分为100多万个感觉区,因此感觉学习的过程相当复杂而细腻,感官在输入信息时,大脑神经细胞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