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体育正文 245 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程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项目及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极为丰富。这些运动项目,既是人们健身的主要形式,更是各民族必须具备的技能。现举例分述如下。 (一)武术。流行于云南地区各民族中的武术,具有久远的历史。发现于云南沧源新石器时期的崖画,向我们展示了史前原始状态的武术形式,其中有持棍棒、予、盾牌、弩、弓以及类似杵棒和狼牙棒兵器的生动形象。表明这时流行于当地少数民族中的武术已初具形态了。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有大量的刀、矛、狼牙棒、斧、剑、弩机等兵器,特别是“战争场面贮贝器盖”上短兵鏖战的群塑中,表现了较成熟的技击动作,是云南原始武术之例证,它对奠定云南地区民族武术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在后来的发展中,各少数民族又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创造了适合于本民族的武术形式。如回族所创立的众多的拳法中,影响较大的就有“心意六合拳”、“八极拳”、“查拳”、“教门弹腿”等,其中“心意六合拳”在武林中素以“狠拳”著称,是一种刚柔相挤的拳种,具有良好的健身防卫功效。在苗民中,流行的“芦笙拳”是一种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拳种,它是苗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将芦笙舞和劳动拳巧妙结合的产物,深圳特区受各地苗民喜爱。傣族武术的内容也极为丰富,西双版纳勐海佛寺壁画中,保留了傣族武术的珍贵形象.据估计,仅西双版纳地区流行的傣家武术套路就有上百种,且各有所长.其中“孔雀拳”便是傣族人民长期观察了他们喜爱的孔雀行为举止后,摹仿其动作并融入了太极拳、长拳、绵拳和气功等技法后,创编出来的一套特色鲜明的外柔内刚的拳种,藏、彝等族也都有自己特点鲜明的拳术。器械打斗术,在中华武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用器械种类繁多。大理白族在节日里表演的“霸王鞭”既是在其民族表演的成套舞蹈动作中,融入了许多白族传统鞭术、棍术动作后形成的。云南新平磨皮大寨彝人跳的“花鼓舞”,表演者十数人,其中有的舞者手握大刀、两节棍、三叉戟、双刀、双钩、水火棍等武术器械。他们除表演古代战争的各种情节外,还上场演武,重现战争的撕杀情景,表演气势威猛,场面激烈,非常形象逼真,除了健身性,还极具观赏性。此外,苗族的双环刀,景颇族的平头长刀,阿昌族的“户撒刀”等也都是武术器械技击中的主要器械。(二)赛马与射箭。自古以来,骑马、射箭是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在晋宁、江川等出土的铜鼓、铜贮贝器、铜饰及铜剑等上面,表现狩猎形象的图案比比皆是,而且其规模、气势较大。大理白族在传统佳节——“三月街”期间,定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等竞赛活动。彝族的赛马,一般选在平坝上举行,骑手们纵马在环形的跑道上奔驰,先者为胜。在射箭比赛中,彝族是以挂在50米开外大树上的牛腿为靶,并以此作为笛箭手的奖品。在苗、傣、彝、僳僳、怒、独龙、基诺等民族中还流行弩射,并发展出了众多别具一格的弩射形式,如怒族的弩射,高手能射中水中游鱼。(三)竞渡。俗称划龙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体育娱乐活动。在晋宁、江川等地出土的铜鼓上的竞渡图像一般有船四只,船员上划船者人数多少不等。竞渡之俗,从西汉以后逐渐成为这一带少数民族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并成为了整个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祭祀仪式活动中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西双版纳的傣族在傣历新年(即傣族“泼水节”)期间,都要在澜沧江上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这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划龙舟”活动,不仅可以娱悦身心,其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可以说,云南众多的民族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形式多样和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纵观云南地区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明显特点。1.地域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并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环境的变迁。云南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审视云南各族绚丽多彩的传统体育表演,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结论:凡生活在居住环境艰苦,气候条件恶劣,沟壑纵横区域的民族,由此孕育而生的传统体育,具有显著的竞技性。反之,世居平原坝区的民族,其传统体育带有明显的游戏、娱乐等特点。例如,生活在怒江峡谷的怒族,传统体育“过溜索”是特定地理环境里人们生存需要和谋生的手段,需较强的力度和难度。而主要生活在坝区的白族、傣族等民族的传统体育“霸王鞭”、“整光灯”等活动则娱乐性较强。2.娱乐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突出的娱乐性,它着重于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并以自娱自乐的、消遣的和游戏的活动方式出现。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悦的情感抒发和渲泄。由于民族体育的这个特点,使它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一次体育活动的举行,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盛会。云南的基诺族,每逢喜庆节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开展打鸡毛球、扔石头、项竹竿、打陀螺、跳大鼓等民族体育活动,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3.健身性。民族体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促进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它对改善民族体质,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起积极的作用。4.多样性。 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的传统习惯、主客观条件不完全相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别,体育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多元特色。每个民族都有数十种甚至近百种体育娱乐活动,而每一种同名目的体育娱乐活动,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称呼,使用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娱乐方式及竞赛规则。仅以不同名目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统计,云南少数民族体育就达226项之多。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届回眸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仅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新中国刚刚诞生,党中央就对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十分重视。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举办了七届,逐步形成了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委托地方政府承办的制度,所设的表演项目和竞赛项目不断增多,比赛规模逐渐扩大。·第一届:1953年·天津时间:1953年11月8日至12日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市举行。1984年,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将这次大会定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来自华北区、东北区、西北区、中南区、西南区(包括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军及铁路系统等地区和单位的13个民族的395名运动员。设置的项目有竞赛、表演和特邀表演3部分。亮点:该届运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召开的,它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民族形式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盛会。从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竞赛项目中有10名举重运动员创造了国家新纪录。·第二届:1982年·呼和浩特时间:1982年9月2-8日来自全国29个代表团的56个民族的863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其中少数民族运动员593人。设置两个竞赛项目和68个表演项目。亮点:传统的民族表演项目吸引了80多万观众前来观看。“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图片展览”以及由1.2万人参加的盛大联欢晚会同时举行。·第三届:1986年·乌鲁木齐时间:1986年8月10日至17日来自全国29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和各民族教练员、工作人员共1097人,加上观摩人员、各地来宾和中外记者等,参会总人数达3704人。设置7个竞赛项目和115个表演项目。亮点:首次启用了会徽、会旗、会标,标志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逐步走向正规化。运动会期间,国家民委、国家体委联合表彰了一批民族地区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第四届:1991年·南宁时间: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赛马项目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于当年8月4日至7日在呼和浩特举行;会歌:《爱我中华》;来自全国30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1500余人,参会总人数达3000多人。设置9个竞赛项目和120个表演项目。亮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有了会歌。大会增设了“道德风尚奖”。台湾少数民族龙舟队和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团第一次参加了比赛和表演。·第五届:1995年·昆明时间:1995年11月5日至12日来自全国33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2500余人,参会总人数达9000人。设置11个竞赛项目和129个表演项目。亮点: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次组团参赛。第六届:1999年·北京/拉萨时间:1999年9月24日至30日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1999年9月24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部分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于当年8月18日至28日在拉萨分赛场先期进行。来自全国34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6000多人,参会总人数达8000多人。设置13个竞赛项目和100多个表演项目。亮点:该届运动会是20世纪我国举办的最后一次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运动会举办时,恰逢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50周年,开幕式当天又逢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中秋节,34个代表团的56个民族以及刚刚经历了“9·21大地震”的台湾同胞参加了盛会。10月1日,3000名各族体育健儿分别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游行活动和晚上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联欢晚会。·第七届:2003年·银川时间:2003年9月6日至13日运动会分别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两地举行。来自全国34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4574人,参会总人数达9700多人。设置14个竞赛项目和126个表演项目。亮点:首次在全国公开发行了40万套邮资附捐明信片;首次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建设了一个民族运动员村; 会前首次在北京市西长安街设立民族运动会倒计时牌;首次提出数字化民族运动会概念,首次开通相关专题网站,首次为民族运动会建设新闻传输中心和音频视频新闻中心;首次委托中国邮政局发行民族运动会特种邮票;首次在民族运动会期间举办“民族体育之花”展示活动;首次与全国12个省区的电视台、电台开展了运动会“空中大联播”。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届回眸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阶段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补充与完善,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为此,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代发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阶段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

诞生于劳动生产活动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人类社 会发展息息相关。它的产生、发展带有人类特定时期活动的痕迹;又由于其在生产活动中的实用性和特殊性,历经沧桑变迁而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载录人类发展的“活化石”。1965年1月,考古学家在云南沧源深山的崖壁上,发现了上千个褚红色的原始人图形,其中一组叠人的图形,可算是今天技巧运动的萌芽;多处狩猎场面中,描绘了先民使用弓弩、棍棒的形像;此外,操舟划船、放牧斗象……云南少数民族先祖们用如今我们称为“体育”的活动记录了古人类谋生存、求发展的历史画卷。对自然的无知和恐惧,使早期人类把宗教当成主要的精神寄托,一批与宗教祭祀相关联的活动应运而生。傈僳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上刀杆”是由勇者赤足登上锋利的刀梯,以此展现人类的勇猛无畏,以自残的方式祈求神灵的卫护;而哈尼族的芒鼓刀则是“昂玛突”节里杀猪祭树神,敲芒鼓娱天神的重要表演之一。生存的严酷,使人类在依赖于宗教的同时,也不得不直接与自然展开顽强的搏斗,并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如今,在云南西部怒江两岸,仍可以看到独龙族人用溜索过江的惊险场面。世代居住在那里的独龙族祖先,用当地盛产的竹子和青藤加工成长绳,在大江上架起一条条连通两岸的溜索,成为人们过河的交通工具。溜索既顺应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强健了人们的身体,锻炼了人们的胆略,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体育项目。由云南省推送为全国民族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射弩,反映了山地民族在野兽出没的山谷密林中操弩狩猎的古老现实。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的拉祜族,译意便是“猎虎的民族”,可见射弩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傈僳族射弩手是姑娘爱恋的对象,射出的是一段浪漫的“弩下姻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从娱神慰神的封闭和与自然的抗衡中走出来,部落战争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育也成为表现人与人力量抗衡的一种方式。摔跤就是一项典型的较力竞技。最早的摔跤运动出自游牧民族模似动物之间的对抗,并逐渐成为一种判断是非高下、解决矛盾和争端的裁决方法。而民族赛马和武术也是从原始战争中分离出来的。这些项目虽然早已失去了它们最初的意义,但作为人们智慧、毅力和勇气的象征,却一直延续到今 天,并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的每个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有:(1)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受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制约。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如同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一样与民族...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的每个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